•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图书中心
  • 书摘书评
  • 版权中心
  • 数字出版
  • 人力资源
  • 联系我们
  • 出版社简介
  • 组织机构
  • 出版社领导
  • 奖项荣誉
  • 新闻动态
  • 出版业界
  • 工会要闻
  • 社内时空
  • 工会与劳动关系
  • 职工教育
  • 社科文艺
  • 销售排行
  • 书摘导读
  • 精彩书评
  • 编辑推荐
  • 版权动态
  • 版权联系
  • 版权知识
  • 版权展示
  • 数字出版动态
  • 招聘信息
  • 政策动态
     

图书中心

    工会与劳动关系

    工会工作实务用书

    工会基础知识速查书册普法系列企业工会品牌建设图解工会工作流程

    工会干部培训教材

    基础培训教材专项培训教材“十二五”全国工会干部培训教材

    劳动关系

    通俗读物学术研究

    工人运动与工会理论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人物传略中国工运史工运历史人物工会理论研究画册
    职工教育

    职业安全

    安全生产职业卫生

    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民主法律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社会文明素质

    职业培训

    家政工程岗位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EAP心理帮扶

    时代楷模

    劳模风采巾帼英雄技能大师创新能手

    员工励志

    员工成长大讲堂励志经典心理健康女职工成长励志

    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职工文化

    基层管理

    班组管理中层管理自我管理

    时政热点

    社科文艺

    经管励志

    励志中国经济管理人生励志心灵成长

    时政热点

    社会热点焦点人物

    名家作品

    中外名著小经典人文经典作家文集名家名作民国四文人

    长篇小说

    职场小说婚恋小说悬疑小说军事小说

    大众历史

    历史新阅读大众历史经典馆中国史历史文化读物

    人物传记

    民国人物历代帝王将相红色传记政治、经济、文化及影视人物
    销售排行
所在位置:主页 > 图书中心 > 社科文艺 > 名家作品 > 列表
赵忠祥:岁月回眸

赵忠祥:岁月回眸

作 者:赵忠祥

定 价: ¥48

出版日期:2016年4月第1版 2016年4月第1次印刷

责 编:刘广涛

I S B N:978-7-5008-6284-0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data/textdata/1/1171-a17ce927883687c1.txt

作者简介

赵忠祥,1942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1959年,赵忠祥进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男播音员。从1984年起他先后主持过12次春节联欢晚会。1994年,赵忠祥开始主持节目《人与自然》,获得极大反响。2010年7月与朱迅搭档再次主持《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赵忠祥在工作之余,仍事写作,曾出版过《岁月随想》《岁月情缘》《岁月缤纷》等书,皆在畅销之列。退休后,赵忠祥仍然活跃在各大卫视舞台,为丰富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着。

编辑手记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男播音员,赵忠祥的个人见闻和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他把大半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他那浑厚、悠扬的嗓音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成为不可磨灭的回忆;他担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长达18年之久,他解说的《动物世界》至今仍在央视播放…… 《赵忠祥:岁月回眸》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赵忠祥70余年的人生时光,在书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向上奋发的精神,读来仍为之感动。

目录

目 录

上 篇 少年时光:烂漫年华烂漫愁

儿时游戏回忆缘起/4

捉迷藏/7

玻璃球/11

拍洋画/17

蛐蛐和蝈蝈/21

空竹/36

风筝/43

蚕宝宝/53

赤包、“姑娘儿”、茉莉花/60

叠三角、跳房子及小吃/67

勾老条/76

画糖人/81

蓝天鸽梦/88

心灵的憩园/110

中 篇 荧屏内外:半世峥嵘路,满园璀璨花

初到电视台:回眸恍若一梦中/124

第一次出镜:央视第二个播音员的处女秀/133

一字之师华罗庚:教我学习运筹学/136

干校和插队:那也是我生命中的一段时光/140

忆西南:相聚是缘,缘尽于此,情却永存/168

央视20年:昨夜星辰昨夜风/191

我与《动物世界》的缘:赞美大自然的生灵/222

从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转轨:柳暗花明又一村/232

义气与职称:解铃“不”须系铃人/248

道是无情却有情:我与《正大综艺》/257

蓝天雄鹰/280

《岁月》情怀上:《岁月随想》出版往事/286

《岁月》情怀下:《岁月情缘》出版往事/308

带伤主持《我们万众一心》大型赈灾义演晚会/333

汶川地震后随央视心连心艺术团奔赴灾区慰问/342

北京奥运随想录:环球盛赞开幕式,百年奥运梦成真/357

下 篇 退休生涯:字画诗文伴我游

我的书法/372

我的画作/374

我的诗文/386

附 录 众家评说赵忠祥


样章

儿时游戏回忆缘起 1997 年秋天,一家儿童杂志的记者采访我,希望我能对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太重的状况谈一点看法。他们希望我配合一些社会上知名人士发出呼吁,减轻孩子们现在日益加重的校内与校外的课业负担。老实说,我一想到现在的孩子们有那么一大堆功课就难受。小时候,应该让孩子们有时间玩儿,痛痛快快地玩,随心所欲地玩,在玩耍中学习知识,学习文化,学会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我当然十分理解这家杂志的好意,觉得现在的孩子真挺累挺苦的,小小年纪就卷进了他们还不明白的激烈竞争的旋涡,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每一步都不敢放松,对孩子们的功课督促,除了老师还有家长。孩子考试,家长们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每一次考试完,不但折腾得孩子们头晕眼花,也使家长们食不甘味,寝不安眠。考前如此,考后也更不得安宁。考不及格的当然好一顿数落,没考第一,没考100 分、99 分也要被指责。孩子们每天除了在学校里要上满五六节课外,回家还要做没完没了的作业,星期日甚至节假日不少孩子还要上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各种“提高班”“补习班”“加强班”“辅导班”,放学回家哪有时间玩。以致如今,孩子驼背的多,戴近视眼镜的多。我听几位老师说,现在孩子们厌学的情况一年更甚一年,这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我是应该讲点什么的。但我最终谢绝了这家杂志的采访。我坦率地告诉他们,我当然可以对现在的“应试教育”表示不满,振臂高呼让“素质教育”即刻攻占“凤凰山”,借此对孩子们表示同情,呼吁孩子们不要只埋头课业。但我心里十分清楚,不管媒介报刊怎么呼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今哪所学校,敢有丝毫的放松?哪个学校松一松,影响了升学,家长也不干。于是,在所有的地方,家长们不厌其烦地督促着孩子们学习,陪着孩子复习到深夜,生怕将来孩子考不上好的高中,考不上好的大学。如此紧张的学习环境,使得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还有另一种学法。因此,现在的孩子并不是没有时间玩,而是没有玩的情致,好像也没地方玩,也不怎么会玩了。老师们何尝不知道孩子们的辛苦可怜,也不是不知道孩子们应该玩、需要玩、必须玩。但现实的局面,使教师们不敢放松,就好像金庸小说中描写的武林高手比拼内力,在节骨眼上谁先松手谁就送命,也仿佛拔河比赛双方较上了劲儿,谁先松一松就会全军崩溃。 就在写本文时,我从电视里看到一条消息,这是1999 年6 月30 日中央台午间《新闻30 分》播出的最后一条消息:上海市教育部门决定,上海的小学一、二年级,不再进行考试,作业要在课上完成,每节课由原来的四十五分钟改为四十分钟,课间休息由十分钟改为十二分钟。这说明有关方面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 一个时代一个活法,就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知识爆炸、信息爆炸、图书爆炸、人口爆炸的时候,再让孩子或一部分孩子返回到我们小时候的生活方式中去,我想这也行不通,也可能害了孩子。于是我觉得我没有任何能力,对当今的老师、家长、学生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如今孩子们怎么想的,怎么学的,怎么个活法,也只好由他们自己去适应吧。他们穿的,他们吃的,他们使的,他们用的,他们玩的,是我们小时候做梦都没见过的。当然我们小时候玩的那些玩意儿,今天的小朋友也大多不清楚。 我虽没应约写稿,倒被勾起了我对儿时玩耍的记忆。我们小时候就像一群放在野地里的鸡,不是鸡场里的鸡,定时喝水,定时喂食,而是像农家的鸡,早晨起来一掀鸡窝门,哗,放到野地里就齐活了。“鸡栖于埘,日之夕矣。”到晚上又全都回来了,连喂也不喂,就这么散着养,散着长。由它觅食,由它撒欢儿,由它乱跑。当然,我们还规规矩矩地上学,也做作业,可家长不大管孩子学业的事儿。 现在孩子们放学时,学校门口站一大堆大人。孩子一出校门就扑到家长身边,有爷爷领的,有奶奶牵的,有妈妈推车接的,有爸爸开车接的……我们那会儿,要是有家长来校门接孩子,这孩子先是躲,后是藏,要是当着同学面叫家长接回家,肯定要埋怨爹和娘:“谁叫您接我,我明儿怎么见同学!”仿佛受了奇耻大辱。可话说回来啦,那会儿街上才有几辆汽车呀。我那条胡同一年也未见过一辆小轿车,现在在繁华街市,连大人都不敢轻易过马路,孩子不接成吗?一接就直接回了家。我们那会儿背着书包,没准儿先上哪个同学住的胡同去玩,有时一块儿先做作业,有时没作业那就玩到天黑再回家。反正晚饭前一准回窝,谁家大人也不会为这事儿在意。 现在孩子们这么多好玩的东西,什么电动玩具、机器人变形金刚、乐高组装玩具、电子游戏机、旱冰、滑板,包括现在红极一时的电脑游戏,而且家里对孩子的要求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这些我们小时候听都没听过。那时候是穷玩,就是在胡同、院子里瞎玩,根据住家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巧玩,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会玩。每天不玩到饥肠辘辘、口干舌燥不算数,不玩得痛快淋漓不叫玩! 我最近和几位同龄人聊天,掰着手指数,小时候都玩过什么玩意儿,都怎么玩过。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我们在懵懵懂懂的年月里玩过数不清的玩意儿,做过数不清的游戏,无师自通,那些个玩意儿现在还历历在目。

媒体评论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工人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法律顾问:北京市易理法律事务
京ICP备05028941号-1
    在线咨询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